
一年之計在于春,不誤農時不誤春。為做好產業振興這篇文章,鎮遠縣緊盯特色產業項目建設,帶動廣大群眾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,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。
在鎮遠縣羊坪鎮龍塘壩區,工人們正駕駛挖機改造農田,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。
2022年,該鎮與黔東南州生態水投生態漁業有限公司以“政企協作”模式在龍塘壩區實施稻蟹綜合種養項目,分兩期實施,當年建成一期320畝,通過技術指導、土地流轉租金、解決就業等方式帶動周邊群眾實現增產增收。

“這個項目總建設規模是700畝,現在正在搶抓工期實施380畝的二期項目?!毖蚱烘側嗣裾辨傞L詹德城介紹說。項目采取“稻田+”模式,混合養殖稻花蟹、稻花魚,實現“一田多用、一地多收”。
項目建成后,可收成品蟹12萬公斤,實現產值1680萬元;可收成品黃顙魚1.5萬公斤,實現產值30萬元;可收成品鱖魚0.6萬公斤,實現產值72萬元;可收野香優優質大米12.6萬公斤,實現產值252萬元。同時,在投苗期、種植期、收獲期可以解決100余人在基地務工就業。

走進青溪鎮馬營畈壩區,一條條產業道縱橫交錯,一個個溫室大棚整齊排列,村民們在棚內一邊忙碌著手上的活,一邊談論著產業的發展前景。
“目前蛙池平整已經接近尾聲了,預計4月份就可以建成投苗,10月份就可以出成品蛙了?!表椖控撠熑藦埲A介紹說。
馬營販壩區是氵舞陽河的沖積壩之一,交通便利,張華選擇在這里投資發展牛蛙養殖產業,看中的是優越的生態環境。今年,他租用了11個棚發展牛蛙養殖產業,每個棚預計可出成品蛙8萬斤,預估總產值1000萬元以上。

除了引進牛蛙養殖產業,青溪鎮還通過采取“支部+合作社+公司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,發展蔬菜和鮮花產業,提高土地和大棚的綜合經濟價值,助力鄉村振興。